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若少年谈天说爱
古往今来,男女情爱是一道坎。多少豪杰佳丽能在时代舞台上翻云覆雨,却在情情爱爱面前铩羽而归。而自古爱情,相比人到中年后的平平淡淡,少年身上更能直观的看出来爱情这只大手的魔力。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有一种鸟,笼子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根羽毛,都散发着自由的光芒。爱情亦然。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重重重压让有情人不得相见,这反而催生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孔雀东南飞中的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正是我们文化中的那种对痴情,对忠诚的肯定。还有梁祝,白蛇传,西厢记……

放眼现在,起码在大学以前,谈恋爱是不被提倡的。甚至在很多地方,谈恋爱是一个禁忌。这一点可以说是走了中国的老路了。大禹治水三十载,悟出了堵不如疏。而现在许多地方,仍然采用的高压政策,不解释不疏导,定下铁规,犯者受罚。我高中的时候,老师就说谈恋爱是高压线,被抓住就开除……结果是高三的时候,班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十几个谈恋爱的。后来我分析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有少年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规定的逆反心理,对同龄人的情感寄托需求,甚至是跟风赶时髦式的追求。总之,要让青少年树立一个健康的爱情观,绝对不能只靠命令和惩罚来完成。苏联模式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这些年来,我也看到了许多少年情事,里面有许多值得玩味与思考的地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分析,我把这些青少年恋爱归为了两类,一种是追求爱情之外的附加价值,一种是追求爱情本身。第一种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大致可以以物质和精神细分。为了物质的自然不必多说,为了钱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甚至见过为了抄作业而达成了所谓的男女朋友的关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了精神上的附加价值,多半都是一种“身边的人都在谈恋爱,我也要”的虚荣心,一种满足欲。当然也有出于异性的好奇,单纯的只是想有异性朋友,却迷失了定位的。

第二类在这个年龄段才是比较可怕的,我用了“可怕”一词,是因为在一个三观大多尚未定型的年龄,一份熊熊燃烧的恋情,往往会把一切给烧毁。追求纯粹的爱情的年轻人,多是饱受文学熏陶的浪漫主义者,或者是情感受过伤害,甚至人格存在某种意义上缺陷的人。以一些朋友为例,我所认识的那些“痴情”人,不少都出身自单亲家庭,或者曾经遭受过一定程度的不幸,正因为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容易把年少懵懂而浅薄的情感上升到更深刻更难分难解的层次,而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拥有着足够强大的信息渠道,却没有受到与技能教育并驾齐驱的人格教育。很多非一线城市的教育机构,对人格教育的投入是约等于零的。而我们又有着无穷的资源,从电脑电视上看到的文学作品,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年轻人被误导了,又没有被即时的引导回正轨,又正好在一段不那么美好的恋情里受了伤害,他的人格可能都会受到永久的摧残。这也是我一直所忧虑的。

防艾工作也是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一个领域,而防艾的根源应该和性教育,和爱情观,人生观的教育结合。大学生艾滋病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令人心惊,这也引发了我的新的思考。现代的思想解放思潮,我们似乎也不能将性解放打入深渊,不再对性讳莫如深本来就象征着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我们如何去界定,去规范两性乱象,如何为同性恋平权,这都是亟待解决而难以解决的。但是无论如何,在我看来,规则允许下的自由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原则。不给他人带来困扰,也不能因为部分人的偏见而对某些人群产生歧视。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ps:2021-02-08 15:19:57 我写的什么几把?